首页 / 党建思政

重走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记忆 | 特立书院赴甘肃会宁社会实践纪实

徐特立学院赴甘肃会宁实践纪实



7月6日,北京理工大学特立书院“重走红色足迹,追寻红色记忆”实践团奔赴红军长征成功会师地——会宁展开社会实践活动。


会宁作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革命圣地,标志着伟大长征的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党和军队的空前统一、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实践团在会宁深入了解了会宁地区的红色革命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了解了会宁地区长久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对当地优秀党员干部和优秀集体进行了专访,深刻了解了伟大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在会宁地区的传承和发扬。



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对于会宁地区长期以来进行的艰苦奋斗感触颇深,被会宁人民不畏艰难、爱党奉献的精神深深动容,更加坚定了同学们赓续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决心,以及不负青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7月6日恰逢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逝世48周年。一大早,实践队抵达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瞻仰了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三军会师纪念塔、红军长征将帅碑林以及朱德总司令在会宁期间的住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三军会师纪念塔高高耸立,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现场有很多团队和个人前来瞻仰革命先烈的塑像和遗迹,集体颂唱国际歌、党员集体宣誓的声音不绝于耳,实践团成员在声声的呼号和歌声中深深动容。



参观完会师旧址后,实践团邀请到作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女子讲解队队员、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孙琳同志在红军长征将帅碑林中接受访谈。


林中鸟声依依,有黑色的英烈石碑静静地陈列着,实践队员们倾听着如同这石碑一般厚重的历史。在谈及革命年代的党员故事和自己入党的心路历程时,她这样说到:“入党是因为我对于我们的国家有一份深厚的情感,虽然我们现代的每个人都不会有机会像方志敏这样的烈士一样,要用生命去证明自己对于党的伟大信念,但是我们所做的每一份平凡的工作,都是对于我们祖国的发展有着贡献的。在我参加工作的数十年来,艰苦奋斗,辛勤付出不仅是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更是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而应该做的事。”



整个访谈时间长达四十分钟,孙琳同志平易近人、将革命故事娓娓道来。她讲述了会宁地区的革命历史和一项又一项英雄事迹,讲述了长征精神在这片热土上历久弥新的体现,讲述了新时代会宁人们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访谈的最后,她提出了自己的目标的期盼:“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知识和感悟都奉献到这份工作上去,将长征的故事说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听,将长征精神宣讲到祖国的每一处角落。”



7月6日下午,实践队员们抵达会宁红军会师长征纪念馆进行参观,了解会宁地区从长征开始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整体历程。从“红军长征 北上抗日”到“长征精神 丰碑永存”,会宁人民身体力行,向我们诠释着这片红色沃土上的奇迹,诉说着永不褪色的长征精神。



会宁人民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同党伟大的长征精神深深交融在一起,就像90年前年轻司号员李克玉先烈的那把冲锋号一样,深深地刻在了这片土地上,这嘹亮的号声,声声不息、婉转悠扬。



随后,实践队员们在会师纪念园区内进行了有关长征精神的红色主题宣讲,我们怀着对于革命先辈的纪念、对于会宁人民长期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感动、对于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发出特立学子的铮铮誓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一句振聋发聩的呼号,在我们的心中又多了一页生动具体的写照。



最后,建模组成员对会师纪念塔、会师门等革命历史遗迹进行了详细的数据样本采集,方便对于初代模型进行更具体的改进和优化。



夕阳照射下,实践团队承载着深深的收获与感触,返回驻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和资料整理。虽然初期实践已经结束,但是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依旧回响在每位成员的心中,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定不负时代,续写出属于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