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院生活

“锂”想照进现实 | 特立书院赴江西宜春锂产业与电机调研社会实践圆满完成

“锂”想照进现实

赴江西宜春锂产业与电机调研社会实践



宜春作为“亚洲锂都”,坐拥全球最大锂云母矿集区,已形成以江特电机为龙头、宜春钽铌矿(四一四矿)为资源支撑的锂电与电机产业集群。北京理工大学立足工科优势,鼓励学子结合专业深入产业一线。此次北理工学子返乡调研宜春锂产业与电机发展,既是将理论对接实践、提升能力的契机,也为助力家乡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第一站:矿脉寻踪·探绿锂之源


实践团第一站前往宜春钽铌矿。宜春钽铌矿是是中国大陆两大主要钽矿之一,该矿于1970年开始开采,历经多年发展,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其钽铌资源与锂云母伴生,为锂电新材料研发提供关键原料支撑,矿企的绿色开采技术对区域资源型经济转型具有示范价值。实践团成员围绕钽铌矿周边展开考察,并调研了锂矿开采过程中的绿色举措。


image.png


实践队员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在矿产开采面进行了实地参观调研,工作人员向实践队介绍了矿山的开采范围、开采形式以及年开采量等相关信息。实践队对钽铌矿的循环用水进行了重点调研。宜春钽铌矿技术部负责人宋泉提到,钽铌矿的循环用水利用率达到了95%,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image.png


工厂车间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钽铌矿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工艺运用重选、磁选、浮选等多种方法,依据不同矿物特性对破碎后的矿粉进行加工,逐步分离富集钽铌精矿。最后对矿石产品进行筛选与清洗,去除表面杂质,保障成品矿石的纯净度。


image.png


工作人员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矿山所采用的数字矿山体系,并向展示了钽铌矿的主要产品。数字化体系通过三维模型建模,借助智能管控平台对整个开采过程通过全方位的监控设备进行自动监控,由平台统一指挥调度,极大提升了开采效率与安全性,是钽铌矿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一大重要举措。


第二站:校地共话·筑实践之基


第二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参加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宜春市团委的座谈会,并进行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授牌仪式。实践团团长围绕本次社会实践进行发言,分别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锂”想照进现实实践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赣”新邦实践队的实践背景和调研目的。大家在交流中感悟到自己作为宜春籍学子应当为家乡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image.png


会上,宜春市共青团副书记王提峰书记为两支实践队的全体成员介绍了宜春各方面产业概况,包括“亚洲锂都”、“中国药都”、“中国禅都”等,为后续展开调研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次王书记还强调了实践的各个方面的安全,对实践队成员细心叮嘱,确保整个实践过程的安全进行。


image.png


此次授牌仪式为未让更多北理学子走进实践基地,为地方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让“实践育人”的成果真正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为加强北理的宜春学子乃至江西学子与宜春的关联,引导北理学子为家乡做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站:企研深探·溯产业之链


此次研学的第三站,实践团走进江特电机以及其旗下银锂新能源公司 ,开启锂电与电机产业调研之旅。同学们聆听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介绍企业从初创到行业标杆的发展历程,详解业务板块布局与核心技术优势,同学们初步构建了对企业的认知框架。随后,大家前往展厅,参观“锂矿石开采-锂矿石分选综合利用-锂盐深加工”的一体化产业链以及电机的发展历程。


image.png


紧接着,江特电机专业人员带领同学们参观生产车间展厅,聚焦新能源、专用事业部及永磁分厂。同学们穿梭于智能化产线间,近距离观察稀有金属加工、锂电资源转化及电机研发场景。企业强调的参观注意事项与安全规范,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产业生产的严谨性。此后,大家开展专题座谈,人力资源部部长李欣、校招负责人张经理围绕行业趋势、人才需求等方向与实践团成员深入交流。同学们踊跃提问,从“校企合作模式”到“人才能力适配标准”,企业方耐心解答,让大家对产业协同瓶颈与人才培养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image.png


下午,实践团奔赴银锂新能源公司。综合部张丹经理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并播放宣传视频,生动勾勒出企业发展轮廓。随后,在安全专人陪同下参观生产车间展厅,同步讲解操作流程,实践团沉浸式感受锂盐产业从矿石到成品的转化环节,对从资源到碳酸锂的完整产业链形成直观理解。


结语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依托实地走访与深度调研,北理工学子在宜春的产业实践中探寻发展路径,积蓄前行动能。这不仅是一场鲜活的产学研融合探索,更是一次汇聚青春力量、践行责任担当的成长征程,有力引导青年学子把专业所学与国家战略需求深度对接,强化了为新能源产业进步和家乡绿色转型贡献才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实践团成员感想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我对宜春的锂产业和电机产业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宜春钽铌矿的安全观摩,触摸到资源开采的严谨;江特电机的锂云母提纯技术与标准制定,让我看见科技对产业的推动;智能化厂房与MES系统的应用,让我明白课本里的公式、概念,最终要扎根产业土壤才能生长出价值。这段经历不仅深化了对锂产业链的认知,更让我清晰了学习的方向——让学识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实践队队长林子渝


亲眼所见钽铌矿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间的平衡尝试,让我深刻理解了“绿色矿山”绝非口号,而是贯穿开采全流程的硬约束与持续投入;这提醒我们,资源开发必须将生态承载力置于优先级。作为行业的先锋,江特电机的技术沉淀与产业化能力构筑了真正壁垒,其不断改进其加工工艺并优化生产成本,深刻印证了中游环节的决胜关键,在于持续的技术迭代和创新发展。

——队员吴恩铃


这次宜春之行,让我对家乡的“锂”想蓝图有了触手可及的认知。座谈会上,校企间的思维碰撞更让我警醒:课本里的公式要扎根产业土壤,专业知识得对接真实需求。未来的课堂,每道习题都该多一份“宜春坐标”;青春的方向,早已和这片土地的高质量发展紧紧相连。

——队员谢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