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院生活

祁连埋忠骨 青年续英魂 | 北京理工大学西路军精神传承实践团赴甘肃开展实践活动

祁连埋忠骨·青年续英魂

北京理工大学西路军精神传承实践团

赴甘肃开展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路军革命精神,北京理工大学特立书院“祁连埋忠骨,青年续英魂”实践团于7月25日至28日赴甘肃省张掖市开展为期四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纪念馆、访谈西路军后代、开展科技科普等形式,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西路军精神,并以实际行动赋能地方教育,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第一篇章:血色祁连的精神朝圣


25日上午,实践团全体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的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开启了实践活动的第一站。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成员们依次参观了"革命先驱""大爱无疆""英勇就义""精神永存"四个主题展厅。通过200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300多幅详实的图片资料,系统了解了高金城烈士1937年以基督教牧师身份为掩护,不畏艰险、舍生忘死营救红西路军流落将士的感人事迹。


image.png

实践团抵达高金城烈士纪念馆


看到烈士当年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亲笔书信等实物展品时,成员们无不为之动容,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参观结束后,实践团还在纪念馆前举行了简短的缅怀仪式,向这位被誉为"红西路军救命恩人"的革命英烈敬献鲜花,表达深切追思。


image.png

实践团参观展厅


下午,实践团一行邀请到红西路军后代邢满堂老人,开展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座谈交流。邢爷爷精神矍铄,深情回顾了母亲作为红西路军女战士的峥嵘岁月。他讲述道,母亲当年随部队转战河西走廊,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战斗,不幸被俘后仍坚贞不屈,后经当地善良农户收留才得以脱险。讲到动情处,邢爷爷几度哽咽,颤抖着拿出珍藏多年的母亲革命回忆录和泛黄的老照片,让成员们近距离触摸历史的温度。


image.png

实践团与西路军后代展开交流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邢爷爷语重心长地勉励青年学子,“你们要不忘历史,珍惜当下,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他的话语铿锵有力,让在场成员无不动容。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红西路军将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担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image.png

实践团与邢爷爷合照


第二篇章:河西走廊的时空对话


26日,实践团踏上红色寻访的第二天行程,先后前往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和临泽战役纪念馆,深入探寻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悲壮历史与不朽精神。


在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成员们怀着肃穆的心情走进“血战高台”主题展厅。通过逼真的战场场景复原、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图文资料,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1937年红五军将士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殊死搏斗的惨烈战场。锈迹斑斑的武器、破损的军装、泛黄的电报手稿……每一件展品都无声诉说着西路军将士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当看到董振堂军长等指挥员宁死不屈、跳城殉职的壮烈场景时,不少成员热泪盈眶,深刻体会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


image.png

实践团参观纪念馆


下午,团队转赴临泽战役纪念馆,重点学习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战略意义与历史贡献。馆内通过沙盘推演、动态地图等形式,生动再现了西路军为策应河东红军主力、牵制敌军所作的巨大牺牲。在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下,成员们对西路军“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的政治品格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image.png

实践团参观纪念馆


结合两天的实地调研,实践团在纪念馆现场完成了《祁连埋忠骨,青年续英魂》——西路军精神青年微课讲堂的拍摄工作。该系列微课以青年视角,通过讲述西路军鏖战倪家营子、血战高台等经典战例,深度剖析“坚定信念、听党指挥、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西路军精神内核。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有的担任主讲人深情讲述,有的负责史料考证,有的进行现场取景,力求用当代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这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image.png

实践团合影


第三篇章:薪火相传的青春答卷


27日,实践团在高金城烈士纪念馆举办“信仰如磐传薪火,创新为翼展未来”主题科普活动,面向当地中小学生开展前沿科技知识宣讲。结合自动化、人工智能等专业特色,团队成员通过趣味实验、互动演示和模型展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踊跃提问,并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动手体验编程机器人、无人机操控等项目。


image.png

实践团开展科普讲座


“哥哥姐姐们的讲解让我对科技产生了更大兴趣,我也想将来像他们一样用知识报效祖国!”一名参与活动的学生兴奋地说。纪念馆负责人感慨道:“这种将红色教育与科技启蒙相结合的方式非常新颖,既传承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又播下了科技创新的种子。”活动结束后,家长和纪念馆工作人员高度评价实践团的科普成效,认为其“既传承了红色基因,又点燃了科技梦想”。


image.png

智能机器人体验


7月28日,实践团在高金城烈士纪念馆开展了"数字赋能红色记忆"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部分同学运用3D建模技术对部分珍贵革命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模;部分同学帮助纪念馆建立文物智慧讲解二维码;部分同学系统整理了200余份文物资料。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守护红色记忆,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致敬。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更让红色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image.png

实践团建模场景图


结语


此次社会实践通过“红色教育+科技赋能”的双线模式,不仅让实践团成员在革命圣地接受了精神洗礼,更以高校资源助力地方青少年成长。未来,北京理工大学特立书院将继续深化与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践行“延安根、军工魂”的北理工精神,让西路军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更璀璨的光芒。


image.png

实践团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