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时代新青年 共筑中国梦”2020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时代新青年 共筑中国梦”

  2020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团支部、各学生组织、各学生社团: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达标之年,也是北京理工大学建校80周年。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接触国情社会,增强责任意识。学校决定2020年继续开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北京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以“时代新青年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是我校“使命在肩 奋斗有我”暨“担复兴大任 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第三期)的要重实践环节。结合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要求

  每名同学至少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1、参与标准:在学院按要求完成各项实践材料提交、参加经验分享会、实践培训会的团队。如参加其他学院组织的队伍,也应向学院团委登记备案。(未在学院登记备案、提交材料的团队原则上不纳入考评)

  2、加分说明:参考本学年发布的《综合素质测评章程》执行,其中“参与分”纳入下一学年第一学期的综合测评,参与 1 项加 3 分,上限不超过 9 分;获奖团队将追加相应奖金、集体和个人荣誉等,不再重复加分。

  二、实践形式

  1. 社会调查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选取热点问题或现象进行专题调查和综合分析,在调查中深入思考和理解社会现实,并就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承担起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2. 理论宣讲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正确、高尚的价值观,进入基层和单位进行宣讲;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创作。

  3. 社会服务

  实践团队可根据团员的学科专业和技能特长设计科教服务的内容,要主动与地方沟通,进一步明确服务内容,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突出体现大学生利用所学开展社会实践,回馈社会、服务群众的功效。

  4. 科研创新

  鼓励学生体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观察体验领会“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和创新活动。

  5. 志愿公益

  鼓励学生关注弱势群体,服务社会需求,开展扶贫支教、关爱敬老、公益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为社会奉献爱心、贡献力量,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6. 参观访谈

  组织学生开展寻访校友、探寻校史等历史回顾、记录、参观等活动,深入了解母校在各个历史时期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及校友的优秀事迹,增强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暑期社会实践坚持“线上组织、线上指导、属地实践、远程协同”原则,采取“云组队”“本地组队”的组队立项方式,“线上+线下”灵活开展,通过线上直播开展“小康路上看中国”社会实践专题培训。

  参与社会实践的个人、团队要严格遵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部署要求,中高风险地区学生严格落实线上实践要求。组队立项通过线上方式成立实践队,围绕同一主题,由队员在各自家乡所在地进行调研,远程在线组织讨论、凝练内容、形成成果。

  三、专题行动指南(详见附件1)

  1.奋进新时代专题行动

  2.宣传新思想专题行动

  3.决胜攻坚战专题行动

  4.同担新使命专题行动

  5.砥砺新征程专题行动

  四、工作安排

  1.线上培训(7月1日—7月15日)

  “小康路上看中国”公开课直播暨社会实践校级培训(直播培训平台主要为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将于7月4日开始,作为必修课,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需选择至少两门进行线上学习。培训内容详情请查看社会实践系统“培训”。届时将在直播中放入签到“二维码”,同学们需通过扫描进行签到。

  同学们需登录社会实践系统选择课程,并按照需求参加线上培训,完成两门必修课程。

  2.项目申报(7月1日—7月15日)

  各实践团队要仔细研读专题行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主题和实践内容,并及时在社会实践系统申报。

  (1)参加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必须是2020年9月之前在校学生(毕业生已确定在本校升学的,可参加实践)。每个团队原则上至少由4人组成,每个团支部原则上至少申报1个项目。

  (2)受疫情影响,本年度社会实践以属地为单位开展,学生可在系统中申请项目并邀请同学加入,或申请加入其它自己家乡所在地开展实践的项目进行组队,团长同意申请后成功加入队伍。

  (3)各团队应确定一名教师作为指导老师。鼓励联系学院专职团干部、专业教师作为带队教师指导团队开展实践活动。

  (4)有需要学校提供联系地实践地联系证明的团队可填写《实践地联系证明》(附件2),填好后将电子版交至团支部(队长所在团支部),电子版联系证明命名格式为:“徐特立学院XXX(队长姓名)赴 XXX(地名)社会实践实践地联系证明”,如:“徐特立学院张三赴延安社会实践实践地联系证明”,团支部统一收集打包在7月12日22:00前交至分团委邮箱:bitxtltw@163.com

  (5)为避免重复计算,实践团队长所在书院、学院即团队所属单位,由该书院、学院完成前期立项、中期实践和后期总结工作。

  3.物资准备(7月16日—7月20日)

  校团委为立项团队购买保险,配备社会实践旗帜、80周年校庆专属服装,各参与学生和随队教师需在登录系统时提供相应身份信息。

  4.开展实践(7月20日—8月31日)

  各实践团队按计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团队为单位填写实践手册(附件3),在社会实践系统发布实践故事。

  五、成果要求

  每个团队需要在2020年9月7日22:00前,通过社会实践系统以附件形式上传系统,并发送至学院分团委邮箱:bitxtltw@163.com。规定上交所有必交材料以及对应分类材料,选交材料。

  (一)必交材料

  1.团队实践手册一份,请务必填写完整、准确(提交电子版,如有实践单位意见及实践结果统计等证明材料,通过拍照或扫描,放在*选交材料*文件夹,统一上交)。

  2.团队通讯一份,要求不少于3000字,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体现社会实践的全过程,包含立项思考、组团准备、立项策划、实践准备、实践过程、活动收获与不足等,重点体现实践过程经验总结,成员心得分享,团队组织思考等。

  通讯写作方法可以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自己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3.有代表性的活动照片5张以上,其中必须有一张包括全体实践成员及带队老师的在实践地明显标志前的合影(注意“全体成员”、“带队教师”“实践地明显标志”的关键词,同时不可强行拼凑照片及 PS 照片,未达到如上要求,则视为未提交),要求分辨率在1280×960以上,存为JPEG格式,文件名应体现照片内容,例如“队员在XXX地中心广场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所有照片统一压缩后上交。

  4.团队个人实践感悟电子版(每人一份),不少于300字,要求语言精练,直抒胸臆。

  (二)选交材料

  1.社会调查报告。调研报告的中心思想契合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报告形式新颖,格式规范,恰当运用数据、图形和图片。调查报告、调研论文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成果有较高的理论深度和学科专业性,并能为实践地切实解决问题,有实质性的成果体现在作品当中。要求标题准确、精练、概括性强;摘要能准确概括调查报告内容和结论;有明确的调查对象,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调查方法正确,数据丰富可靠,分析方法正确;结论精练明确,专业性强,有现实意义;报告语句通顺,逻辑性强;报告参考文献准确、全面;社会实践过程清楚,与调查报告联系密切。

  2.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视频及其他相关作品、资料。视频内容要求以平面动画或者动画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各类数据和精彩过程,展示青年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内容积极健康向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新媒体文化节主题,传递青春正能量。格式要求:作品须为AVI、MOV、MP4格式原始作品,分辨率不小于1920px×1080px。作品时长原则上在10分钟以内,以5分钟左右为宜。画面清晰,声音清楚,标注字幕。

  3.人物访谈记录。

  4.当地领导或者知名人士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题词、接收单位评语。

  5.媒体相关报道,需提供链接和截图。

  注意:以上选交材料均提交电子版,请将图片文件及链接复制到word文件,放在*选交材料*文件夹。

  六、立项要求

  1.徐特立学院每个成员需下载并打印《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责任书》(附件 4),填写好后拍照并将照片交至团支部,照片命名格式为:“学号+姓名+个人责任书”,如:“2018112000张三个人责任书”,团支部统一收集打包在7月13日22:00前交至分团委邮箱:bitxtltw@163.com。

  2.实践期间,实践团团长应通过社会实践系统中“故事”环节落实“每日一报”,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与安全管理联络员姚翔梓取得联系。团长实施安全问题“零报告”制度,每天一次通过微信群向分团委报送本项目团队所有队员安全情况。2020暑期社会实践安全“零报告”微信群二维码如下:

  

  3.社会实践系统使用详情详见附件5。因系统处于开发测试阶段,同学们若有使用问题可及时与学院辅导员联系反馈。

  

  系统登录地址:pc端http://bit-admin.univteam.com/account/login ;

  手机端http://bit.univteam.com/?pageLogin 

  

  联 系 人:陈   曼15313668961

                 姚翔梓18811793621

                 申    奥18810592130

                 范士琦13520807066

                 张浩然15611843791

  

  

  附件1: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题行动

  附件2: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联系证明

  附件3: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手册

  附件4: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个人责任书

  附件5:北理工社会实践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生版

  

  

  共青团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学院委员会

  2020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