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人工智能的工程科学 ——《精工技术导论》课

10月31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在良乡校区文博中心大剧场作以“走向人工智能的工程科学”为主题的《精工技术导论》课精彩报告,未来精工学院副院长徐厚宝主持报告会,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2025级卓越班、未来精工技术班全体学生,以及来自特立书院、精工书院、求是书院的部分学生现场聆听报告。
胡院士从工程科学的形式、教育、学科分支与研究方法等方面,讲授了工程科学“探索科学原理、攻克关键技术、领导工程实现”的核心内涵,从“研究目标”“核心课程”“就业方向”等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工程科学领域的应用。

讨论环节,胡院士就“机器学习是否可信赖”“细节是否决定成败”“机器能否超越人类”等问题,带领同学们进一步交流探讨,从理论公式推演到联系实际,从科学研究到列举当今科技前沿技术,进行了详细解题破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现场氛围热烈。

最后,胡院士寄语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基础知识,瞄准工程科学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探索,通过学习成长为执着坚毅、担当主动,具有前瞻性、批判性、颠覆性思维,以及家国情怀与强国责任的拔尖领军领导人才。
附:学生感悟
有幸聆听胡海岩院士《走向人工智能的工程科学》讲座,我深受启迪。胡院士高屋建瓴地回溯了工程科学的形成脉络,深刻阐释了其作为连接基础科学与工程实践的桥梁作用。尤为印象深刻的是,胡院士在阐述工程科学分支时,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向我们展示了北京理工大学在力学领域的顶尖实力与卓越贡献。这让我清晰地认识到,从航空航天到精密制造,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正是坚实的力学基础与工程科学原理在提供支撑。整场讲座让我领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突破,绝非空中楼阁,恰恰需要精深的工程科学作为基石。胡院士的报告,不仅是一场学术科普,更是一次科学精神的洗礼,激励我们夯实基础,面向未来。
——卓越2501班 李沛锴
作为初入大学的2025级新生,我们对人工智能充满好奇,但如何实现由象牙塔到AI应用阵地的转变却令我们迷茫,而今天胡海岩院士讲的基础学科——工程科学——人工智能的发展路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胡院士结合其教学以及无人机研究的经验,明确了奠定扎实基础、多学科交融、研究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最后,胡院士与我们探讨了人工智能引发的思考,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创新思维。在北理工这片红色土壤中,我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勇攀高峰,努力成长为青年卓越研究人才,为国家科研事业不懈奋斗。
——卓越2502班 刘宣辰
聆听胡院士的讲座,我对工程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有了深刻的体会。从蒸汽机到计算机,它们的发展都离不开工程科学。其中科学家钱学森对工程科学的论述令我印象深刻,提出工程的可行性、提出最佳技术路径、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也将成为我今后开展学习科研的思维路径。同时,我国杰出的工程科学家们的精神也深深触动了我,我将遵循着他们的脚步努力学习工程科学,夯实学术基础,建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向着成为优秀的工程科学家的目标不断奋进。
——未来精工技术2505班 薛济善
胡海岩院士的讲座,令我深受触动。胡院士将深奥的工程科学知识娓娓道来,让我看到了工程科学真正的魅力——它不是枯燥的公式定理,而是连接基础科学与重大工程的桥梁。而AI技术正为这座大桥注入新的活力。他展现的严谨治学的态度与家国情怀,让我对“工程科学”的内涵有了更深理解,激励着我要扎实学习科学基础知识,未来为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未来精工技术2507班 王培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