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北京理工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与建设专项推进会顺利召开

12月11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与建设专项推进会在中关村校区顺利召开。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博,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邓方、培养办公室主任刘欣,教务部副部长肖烜等出席了会议。首批立项的28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宇航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物理学院、教育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等相关专业学院本科教学负责人和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负责人共同参会。会议由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副院长徐厚宝主持。

徐特立学院党委书记冯慧华从“优体系、聚资源、创模式、育英才”等方面详细汇报了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课程建设情况。徐特立学院/未来精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以“延河一号”综合设计课程为例,讲解了综合设计实践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模式,并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持续改进提出了思考与设想。机械与车辆学院赵自强和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宋巍两位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分别以“机械原理课程建设与实践”“图谱与AI赋能创新培育—《电磁理论、计算、应用》贯通课建设展望”为题作了课程建设经验分享。

汇报结束后,与会领导为28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颁授了课程建设任务书。此次课程改革项目建设周期为期一年,项目需立足学校拔尖人才培养特区人才培养需求,坚持科教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方法创新,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硬核课程,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课程建设目标、知识内容贯通、授课模式改革,以及数智课程建设与AI赋能教学等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王博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建设是扎实提升人才培养供给侧要素集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以此为例进一步推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以教为先”氛围持续强化。一是重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与绿色教育理念。本着以人为本、开放共享、高质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造聚能课程,因材施教,确保学生培养质量,实现卓越产出。二是推进科学组织的治校理教与人才培养举措。践行 “以教为先、思政引领” 方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注重科教融合,成立科教中心,研究教学规律与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全校科教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化解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学院壁垒。三是构建闭环考核体系与全方位保障机制,革新考核评价指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全力保障资源供给,赋能师生共同成长。